新加坡地處歐亞交通要道,歷史上就曾經是一個國際貿易港。1819年英國殖民者占領了新加坡以后,經過長期經營,國際貿易逐步發(fā)展,到20世紀30年代,國際貿易已經相當活躍。下面小編簡單陳述一下新加坡的外匯市場的特點:

新加坡外匯市場發(fā)展歷程
新加坡在1965年成為獨立共和國之后,經濟迅速發(fā)展,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大力吸引外資,新加坡外匯市場也隨著亞洲美元市場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而新加坡外匯市場是在70年代初亞洲美元市場成立后,才成為國際外匯市場,它是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日平均交易量僅次與東京外匯市場。由于新加坡政局穩(wěn)定,全面撤銷外匯管制,吸引了全球很多大銀行去發(fā)展業(yè)務,使得外匯市場迅速發(fā)展,成為國際性的外匯交易中心。
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
新加坡外匯市場發(fā)展迅速,在2016年4月的日均交易量高達5170億美元,比2013年4月的3830億美元增長了35%,成為了英國、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2016年的全球外匯交易大多數是通過5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的。英國占全球外匯交易市場的36.9%,美國占19.5%,新加坡占7.9%、香港和日本分別占6.7%和6.1%。
新加坡外匯交易便捷
新加坡的銀行與境外銀行的外匯交易一般直接進行,其金融管理局也會作為監(jiān)督和管理外匯銀行、干預外匯市場而參加。新加坡外匯市場除了保持現代化通訊網絡外,還直接同紐約的CHIPS系統(tǒng)和歐洲的 SWIFT(環(huán)球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系統(tǒng)連接,貨幣結算十分方便,市場采用直接標價法,外匯交易主要由在此的國內外商業(yè)銀行和貨幣經紀商來經營。由于時差關系,交易商將該市場和世界其它主要外匯市場聯系起來,使全球外匯交易得以不間斷。
新加坡外匯交易頻繁
新加坡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優(yōu)越,上午可與香港、東京、悉尼進行交易,下午可與倫敦、蘇黎世、法蘭克福等歐洲市場進行交易,中午還可同中東的巴林、晚上同還可以與紐約進行交易。并且看根據交易需要,一天24小時都可以在同一個世界的各地區(qū)進行外匯買賣。由于時差關系,交易商將該市場和世界其它主要外匯市場聯系起來,使全球外匯交易得以不間斷。市場交易以即期為主,遠期和投機交易也較頻繁,新加坡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與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聯結外匯期貨業(yè)務。